
松桃花鼓舞是一種無伴奏原生態群體舞蹈,歷史悠久、保存完好,有120多式、200多種打法;ü闹饕杏e鼓、喜慶鼓、攔路鼓、敘事鼓等80余種類型,表現為祭祀、勞作、休閑等生產生活場景,摹仿動物形態,抒發苗族人民對勞動的尊重,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。當前,打花鼓已成為松桃苗族群眾參與最廣泛的一種民族體育活動,不論是民間傳統節日、喜慶豐收、春日耕作、盛大活動、迎接貴賓,還是農閑時節自娛自樂,都可見到熱鬧喜慶的打花鼓。
“我們于2013年成立了花鼓協會,已發展會員100余名,會員分布在多勞、麻洞、塘邊等村,不定期開展打花鼓培訓,提高打花鼓技能。”省級花鼓非遺傳承人、正大鎮麻塘村花鼓協會會長龍云輝說,松桃花鼓還走進了貴州大學、貴州民大、松桃各中小學等校園,吸納了花鼓愛好者6000余名,培訓學員近10萬人次。
1994年,正大鄉瓦窯花鼓被省文化廳命名為“苗族花鼓藝術之鄉”,2005年,松桃“花鼓舞”被列為全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1989年起,隨著貴州省和國家的有關藝術團出訪了美國、加拿大、德國、法國、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演出,得到了中外觀賞者的高度贊譽,被中外學者和游客稱贊為“當代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瑰寶”。(龍元彬)